在写这篇文章之前,直到落笔到首段时,我依然我没锁定一个中心主题。单纯的想写下一些东西,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与理解。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不是我,而是我的一位长辈,亦或是我的一位人生导师。

由于口罩的缘故,对于家乡的一些人和事,已经记不太清了。张姨家的孩子都上大学了,孙叔家的闺女离婚了…(均为化名)。但有一个人,哪怕时过境迁,我都无法忘却,他是我的一位长辈,记忆里他是一个博学多知,通晓古今的人,对我而言,我只有钦佩和敬仰之情。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点,带大家认识认识本文主人公。

儿时的记忆里,在弄堂右室角落里,一张充满年代感的黑褐色的书架和书桌,书架上参差不齐地摆放着各类古籍医书。书桌倚墙而靠的那面白墙上,挂了一些关于他参加活动的集体照。在书桌边,砚台和笔架,安逸地躺在台面的右侧,好像随时候侯着他的主人。桌面的正中央,整齐的摆放着一本正在被阅读的书,当主人在的时候,它会开心地欢快地被审视着翻滚着,一遍遍地压痕似乎是它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;当主人不在的时候它双腿劈叉,安静地趴在案上,等待着下一次的召唤……对对对,在印象里,这个角落对我来说,充满了温暖、书香和艺术气息。作为一名家境一般的农民儿子来说,那个地方,几乎是我艺术启蒙的地方,我对一切好奇着,一有空就跑过去学习,我也似乎对一切充满了好奇,学着先生的字和画…

每个人记忆里,都有那么几段深刻的人和事。我也不例外,这位长辈,生在平凡的动荡的年代,却能够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始终保持着初心,成为众多芸芸众生中的闪烁着光芒的那一颗。他勤奋学医,一有空就写文琢字,疑难杂症的时候,他也会彻夜伏案寻方。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上,三味书屋的主人好像正是如此,我非常有幸在我短暂的童年时光里,能够遇上这样一位“伟人”。之所以伟大,不是活在战乱时光里,弃笔从戎的那种舍生取义,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,活出自己的姿态和自由;之所以伟大,不是身居高位,执掌大众的那种权贵豪情,而是在那种简单的日子中,有着自己的世外桃源的安静;之所以伟大,不是那种救死扶伤,人皆称颂的伟大,而是在能力范围内,燃烧自我的平凡与不放弃。

其妻,炉火常伴于身,体弱多病。于多年前,不幸长眠于世。自始至终,他不离不弃,对妻子呵护有加,在他的认知中,倾全力去调养妻子的身体,我无法知晓他们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,但我目睹了他们余生的相伴、相爱和相离。伟大与平凡之间,他伟大了自我的生存方式,不依赖人世的繁华与表皮,伟大了他对妻子不离不弃和相守一生的承诺。曾看过一部韩国电影,老头不舍老太的病痛折磨,给患有老年痴呆的妻子像哄孩子一样喂下安眠药,接着燃着炭火,紧闭门窗,在一个平凡而悲伤的下午,亲吻了妻子,牵着妻子的手,安静地带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。让我们回归现实,他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也莫过于此,尽管没有一同离开,尽管事情没有像电影演绎得那么惊天地泣鬼神。但因为妻子,他一切都变了,我作为见证人,我觉得一切都变了。

书桌前已经很少看到他的身影,他迷上了上网,开始沉迷于牌桌上的嘈杂和喧嚣。有时他终日将自己关起来,有时闲游于桌牌之间,有时在踉跄地在网络世界里随遇而安。前些日子,听老家那边的人说,在他耄耋之年,原本需要养生的年纪,偏偏爱上了碳水喝甜食,体重剧增,这些对他来说说无疑是自杀。对我看来,好像世界对他来说只是时间问题,迟早到来的死亡只是游戏结束而已,没有任何意义。是啊,到底是什么夺走了他原本的”
灵魂”
?伟大与平凡之间,天使与魔鬼之间,一念之差,当我们的人生失去了原本的信念的时候,等待我们的将是无穷无尽的选择臣服。我是多么期待在他的余生中,能够给世界留下一些珍贵的精神食粮。直到现在,脑海中还不断浮现着他伏案写作的样子,灯枯微亮,袅袅黑烟,任由黑夜穿梭于他与光亮之间…….

时间是一把利刃,能抹去一切不值得回忆的片段。我的余生似乎还剩下点,我还想把他留在现实里,记录成文字,给活着的人留下点印象和启示。正如鲁迅先生笔下的《孔乙己》,尽管孔乙己是科举的牺牲者,自命不凡的之乎者也,与生活格格不入,但他却给世人留下了另一面
,哪怕一切是那么糟糕,他还是能够保持善良地生存着。平凡与伟大,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富贵与贫贱的区别,更是一种桀骜不驯地生活态度,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,依然能够保持自己初心,活成自己心目中那个”
伟大”的模样。